林煜軒醫師的研究室藉由智慧型手機的「數位足跡」,從人類行為記錄的巨量資料獲取珍貴的訊息,來更準確、即時、持續地量化日常環境中的個人心理與行為。未來除了解讀人類心理與行為,更致力於即時、密集、個人化的行為介入與治療。
研究室獨立開發三款手機應用程式:「Know Addiction」、「作息足跡」、「行醫記錄器」透過智慧型手機被動資料為基礎的行為模式研究, 收集並分析手機資料以了解人類一天常見的三項行為:使用手機、睡眠與工作。
Know Addiction
「Know Addiction」,顧名思義是幫助手機使用者能夠「了解」(Know)自己使用手機的程度 (Addiction),並且「預防」過度沉迷使用(No Addiction)。這是全球首款精算時間App,我們發現「App記錄滑手機時間,比自覺多5成」。例如自認每週使用手機約20小時的大學生,安裝我們開發的App實測,發現他們實際使用時間,比自覺多出5成,達30小時。而且手機使用時間越長,低估實際使用的程度越大。
我們已發表多篇論文證實「Know Addiction」可以預測精神科醫師對手機成癮的判斷;也可以輔助專業人士提升診斷的準確度。「Know Addiction」所記錄到的手機使用行為,還能提供讓研究人員開發不同的演算發方法,解讀人類的各種行為。
「Know Addiction」獨特之處為它是在背景全自動運作,極低耗電的App,安裝設定後不需要再開啟App,就會自動分析並繪成圖表,可作為自我管理,也可分享給指定的家人、朋友或醫師。手機使用行為的大數據,還能解讀各種行為。
作息足跡
「作息足跡」(Rhythm)是延續我們在「Know Addiction」的技術:全自動地從手機使用行為,推估睡眠時間以及作息穩定度。希望將生理時鐘(circadian rhythm)這項諾貝爾獎的主題,從動物研究拓展到手機時代大家都有感的自我覺察。使更多的疾病,不但能診斷、治療、還能「自療」。
在兩項測試中,「作息足跡」與自填睡眠時間的一致性已經可以高達90.4%,我們目前已經開始在幾位醫師的門診,提供給精神科病友使用。希望這項全自動化記錄睡眠時間的新工具,能夠達成臨床的效益。
「作息足跡」的技術能全自動地從手機使用行為推估睡眠時間、睡眠中斷時間與量化作息穩定度。因具有極低耗電優勢,可進行長時間客觀的記錄,具有更客觀之記錄準確性,亦可反映使用者的日夜節律,有助瞭解睡前用手機對睡眠的影響及長期睡眠行為對健康的影響,是行為量測方法的重大突破,在睡眠醫學、精神醫學等領域的臨床醫學診斷上,極具應用潛力。
行醫記錄器
「行醫記錄器」是我們最新開發的全自動工時記錄 App,主要的原理是以極低耗電的模式,用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自動計算工時。不必每天打卡紀錄,安裝後就會自動計算的工時。這款App是我們在「全自動即時勞檢系統」的第一項研究工具,將大幅改善傳統工時勞檢的效率;未來也會建立全台灣各種工作的即時「血汗地圖」做即時監測,做為超時過勞的員工不必等到勞檢,隨時都有工時記錄的保障。
命名「行醫記錄器」並且先以醫師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是:醫師為超長工時且沒有勞基法保障的職業;加上值班的制度複雜,適合挑戰、檢查這套系統的演算法。因此只要您的上班地點相對固定,不是醫療人員也可以試用。
「行醫記錄器」會將過去的工作時間全自動化地畫成圖表,並且統計近七日的實際工時以及加班工時;如果系統記錄到的工時和您的實際工時有出入,七天內可點選畫面的長條圖調整。使用者可以將過去「一週」或「一個月」的工時圖表分享到Facebook。
「行醫記錄器」的技術原理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自動計算工時,主要目標族群為醫事人員,且也能拓展應用對象為所有定點工作的工作者,如:服務業、製造業、金融業等,可提供個人與公司人資了解員工的工時與加班情況;並根據相關法規自動計算員工應領的加班費本系統自動忠實地記錄工時資料,可大幅改善傳統工時勞檢的效率,員工隨時都有工時記錄的保障,即時的工時統計可提供勞檢追蹤,政府亦可以此評估政策執行成效。
「行醫記錄器」的臉書公開社團,每週一也會公布使用者的「即時勞檢」結果
歡迎到林煜軒醫師的研究室網頁瞭解更多詳細內容: https://www.yuhsuanlinlab.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