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9月18日 星期二

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調查記者會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潘元健心理師,以及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邱于峻醫師組成之研究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調查臺灣8,110 位青少年玩家,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略高於西方國家。此為目前亞洲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行為調查,有助於接軌國際研究趨勢,進行與歐美國家的跨文化比較,並呼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政策建議方向。研究成果於今年8月被行為成癮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行為成癮期刊》(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接受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全自動工時記錄系統「行醫記錄器」



「行醫記錄器」是國家衛生研究院林煜軒醫師最新開發的全自動工時記錄 App,只要您的上班地點相對固定,不是醫療人員也可以試用。

「行醫記錄器」主要的原理是以極低耗電的模式,用GPS自動計算您的工時。不必每天打卡紀錄,安裝後就會自動幫您計算的工時。

這款App是我們在「全自動即時勞檢系統」的第一項研究工具,將大幅改善傳統工時勞檢的效率;未來也會建立全台灣各種工作的即時「血汗地圖」做即時監測,做為超時過勞的員工不必等到勞檢,隨時都有工時記錄的保障。

2018年6月18日 星期一

我在開授「網路心理學」學到的幾件事


文 / 林煜軒 (台大醫學院、公衛學院 助理教授)


這學期在台大公衛學院行社所開了一門「網路心理學」的一學分課程,期末我留了最後一堂課讓同學們回饋課程的建議;也出了個加分題的作業,請同學們寫段200字內的課程建議心得。我想自己也站在學生的角度,回顧這學期來自己從這門課學到的幾件事情。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為什麼不要用立體圖表?圖表的學術精神與商務素養


《精神科醫師的企業筆記》 作者:林煜軒 


今天在國家衛生研究院「年度優秀研究助理」預評時,一位報告者的「立體直條圖」讓我想起了一段業界的經歷告訴我:圖表不只代表簡報技巧,有些圖表其實還蘊含著業界或學界的潛規則與禁忌。 
用立體直條圖呈現今年業績成長80億 


為什麼不要用「立體直條圖」? 


我在外商公司的一次亞太區業務檢討(business review)會議時,某位國外的經理指著螢幕上的「立體直條圖」,說明他的產品策略,如何讓今年的業績氣勢如虹,比去年同期成長了80億。 

這時台下的主管馬上帶點幽默地指正他:「你的產品策略很厲害,但是你的圖更高明。明年你就算用同樣這張立體圖,業績還可以更好喔!」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旅行青蛙的遊戲心理學

手機遊戲「旅行青蛙」,圖片取自App Store。


「旅行青蛙」是一款手機遊戲,玩法非常簡單,但卻是最近最紅的遊戲。玩家只要定時收割三葉草、買食材、裝備和幸運道具給青蛙,幫蛙準備出門的背包,青蛙會不定時出門,旅途中還會寄明信片回來,返家時也會帶上伴手禮。

養蛙遊戲是新的人機互動體驗。現代人處在資訊爆量世代,需要偶爾放空,這款遊戲設計很簡單,有「減法人生」的概念,希望簡單、單純,回歸自然,產品的設計也許就可從簡單的人性出發,不用一味追求酷炫和繁複。


媒體採訪

中央社
旅行青蛙為何不回家 爆紅遊戲藏心理學秘密

TVBS News
旅蛙控制度低卻爆紅 凸顯對簡單生活渴望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作者序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提升精神醫學核心能力》(以下簡稱《會談地圖》)是我在第一年住院醫師時,卸任總醫師的好友立人學長獨門傳授給我的專科考試筆記。在我住院醫師生涯中的每天晨會、乃至國內外的學術研討會,我都帶著這本《會談地圖》,隨時把臨床心得與師長教導、以及所有的新知一點一滴地補充改寫。考過專科醫師、卸任台大總醫師時,我把所有的精神醫學書籍全數送給學弟妹,只留下這本《會談地圖》。一方面當時決定暫別臨床轉戰業界服務,另一方面我已胸有成竹,自己所學的菁華,全數都牢刻在《會談地圖》裡。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離職守則裡的職場智慧


《精神科醫師的企業筆記》 文/林煜軒



Ben Shahn 1930年的畫作《待業中》(Unemployment)


「作為戰鬥團隊的業務處怎麼可以這樣!兩個秘書同時請超過一年的育嬰假就算了,那幾個業績超爛的經理,年度企劃一個字都沒寫就跳槽走人。老闆只想當濫好人,每次高層會議都報喜不報憂,聽說公司還對離職潮視而不見,打算遇缺不補。」

Alice氣憤地放下狠話:「這種爛公司,我竟然待了12年,這次真的不幹了!」

在這高度競爭時代,離職不只是職場新鮮人的苦惱,也是中高階主管們經常要面對的家常便飯。企業界的離職潛規則中,蘊含了許多職場智慧的結晶。仔細想想以下三條最重要的離職守則,都有助於在現在或是未來的工作中,找到更好的自己。


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

19歲棋王柯潔,足以代表人類棋力的最高水平嗎?


《人機大戰觀戰記(3)》,文/林煜軒|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網路圍棋七段


圍棋人機大戰落幕,棋王柯潔三戰全負、而昨日的五大頂尖高手對陣AlphaGo同樣以失敗告終。許多人難免疑惑:19歲的棋王柯潔,足以代表人類棋力的最高水平對戰人工智慧嗎?

這個答案在圍棋界是毫無疑問的:1997年出生的柯洁,10歲定段成為職業棋士;2015年17歲獲得首座世界冠軍,至今獲得四座世界冠軍,近三年的戰績等級分也穩居世界第一。然而職業棋士的年齡與表現,值得科學界等不同領域深思。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難解之「劫」— 理性與感性的賽局試煉


《人機大戰觀戰記(2)》,文/林煜軒|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網路圍棋七段


「這局的前一百手棋,是我們見過所有人類與最新版本AlphaGo下得最勢均力敵的一盤」DeepMind創辦人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在賽後記者會透露研發團隊看到電腦的勝率分析數據。

柯潔雖然在第155手速敗,但哈薩比斯在對局後立即在推特短評「非常精彩而且複雜難解的比賽!柯潔把AlphaGo逼到了極限。」研發團隊為何如此讚賞這局棋?在近乎完美的前一百手之後,形勢如何急轉直下,戛然中止?

這局棋的焦點,是由圍棋最複雜難解的「劫爭」牽動全局攻防的精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