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煜軒 (台大醫學院、公衛學院 助理教授)
這學期在台大公衛學院行社所開了一門「網路心理學」的一學分課程,期末我留了最後一堂課讓同學們回饋課程的建議;也出了個加分題的作業,請同學們寫段200字內的課程建議心得。我想自己也站在學生的角度,回顧這學期來自己從這門課學到的幾件事情。
我從這堂課學到的三件事
1. 學習更貼近學生的需求
每堂課我設計用Sli.do先讓大家先提出問題,在第二節課一一回應。目的就是希望這是一堂以選課學生為導向的課:上課的課綱固定,但是班上同學的組成不同,上課的內容就能夠客制化地有所不同。我希望這是屬於選這堂課的同學想要知道的「網路心理學」,而不只是我想教的「網路心理學」。
然而在第三堂課的時候,我發現我還是教得太多了。同學們的很多問題都值得花更多的時間來說明,這也是為什麼每組的期末作業,我都會錄一段半小時的影片,放在facebook社團上。這半小時的「作業批改」影片,大約都超過150 MB,其中的資訊含量遠超過用任何文字或是圖示的圈註評點。我相信這是給學生最仔細的作業回饋方式,這個好方法是新思惟的蔡依橙醫師教我的,在此向他致敬。
我也要特別感謝這堂課的助教陳宗延醫師,陳醫師和我一樣是醫學背景,也是許多同學在公衛學院的學長。他是我經常諮詢課程難度、瞭解同學們需求時的最佳橋梁。
感謝同學在期末回饋時告訴我,在Google Trend的那堂課,我教的內容不會太少。這堂課我原本準備了非常多我自己用Google Trend的研究的素材,但最後上課只講了兩個案例—自殺透過媒體傳播的公衛議題,還有素食餐廳在母親節的行銷策略。我這幾天仔細想想:其實兩個案例對同學可能就非常足夠了,這就像高中數學,老師只要把例題的訣竅講清楚,學生回家後多做練習就好。
2. 不是老師厲害,是學生厲害
記得有次我請某位同學把他的問題講得更精確的時候,同學自問自答:「重點是不是還是要先設定好閱聽族群(Target Audience,簡稱TA)?」我當下其實非常震撼:一方面是同學可以用這樣精簡的話,回答了我心中的答案;另一方面是TA的觀念是前一堂課才教過的,同學就能運用自如,而且希望知道更好的答案。
很多我想到的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成功,大部分是因為學生的能力很好,很快就能適應這種他們沒嘗試過的奇怪教學方法或奇怪老師。隨著每年對學生的熟悉,我可能也會覺得學生的程度不過如此爾爾;但我會永遠謹記在心:「不是老師厲害,是學生厲害!」
3. 職場希望學校教學生什麼?
這堂課叫「網路心理學實務與應用」,是因為我從四年前開始擔任《網路心理學、行為與社群網路》(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這本頂尖期刊的審稿委員(Reviewer),每兩個月我就要審一篇網路心理學領域的論文。原本想把我這幾年來看過的文獻學理整理成一門課,最後還是以實務和應用為導向。因此這門課幾乎是我最受歡迎的演講內容,還有最常被諮詢的的常見問答(FAQ)。
我在企業界時,適逢國外一頭熱地嘗試各種「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的模式。我也曾經向主管爭取到一筆五位數的經費,讓整個部門學習數位行銷和網路心理學的知識。而這些我當年學到的精華都在每課堂裡。同學們可能有注意到,我每次上課前會介紹來旁聽的朋友們:有國衛院的同事,康健雜誌的主管們。他們不是捧場的親友應援團,而是在職場中遇到希望能夠在學校裡有系統地整理成一門課的內容,而來旁聽的。我希望同學們記得《康健雜誌》王總監在課堂告訴大家的:這幾堂課的內容和《康健》平常開會討論的是非常類似的,因此王總兼第一次來旁聽,第二次就帶著編輯部的經理來參與討論。
學校的課程或許更應該成為業界趨勢的領導者,但是如果一門稱為「實務與應用」的課程,絕對需要回應到當今大部分職場的需求。
我想回應同學的兩件事
1. 投影片可以多點詳細的文字說明嗎?
課程回饋的時候,幾位同學表示上課的投影片大多是圖片,希望能夠有多一點的文字說明,不然「如果沒有認真寫筆記或認真聽,回去要做實作作業的時候,就會忘了上課教過什麼」。其實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我非常不喜歡在演講或上課後,被問「你講的真不錯,可以給我你的上課投影片嗎?」我平常也警惕自己:不要成為看了投影片就知道他在講什麼的講師,因為這樣講師的價值就消失了。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課就算是一場好的演講,卻不是一堂尊重學生需求和反應的課。無論來上課的學生資質如何,都教一樣的內容;這種上課模式,是不在乎學生的天份、不珍惜課堂互動機會的課程。
我相信會來修「網路心理學」的同學,絕對都會利用網路資源,看過很多好的演講直播。我因此想過:如果我上課的時候,用直播的方式:我在家裡上課,學生在宿舍聽課,這樣還需要來學校嗎?
第一次上課讓大家自我介紹的時候,我注意到大約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學是在職生。我回想讀博士班的時候,也是每兩個月就要到國外出差一趟的在職生。我有幾次期末考都是提著行李箱,要趕快寫完考卷,然後趕去機場出差。我知道能來學校上課的時間,其實都是最昂貴的成本。所以我希望這堂課來到教室的每一分一秒,都有無法被網路直播的不可取代性。
2. 學生以為份量很重的課,老師心裡盤算這叫物超所值
不少同學反映這堂課的作業份量比較重,應該要設計成超過一學分。我會高度採納這個建議,如果這堂課沒有變成兩學分,也會把作業大幅減少。然而,我還是想讓同學們知道:一堂在學校裡同學像期末這樣評價還算有料,但是份量重的課;如果變成了外面的付費課程,講師想的可能是:這堂課物超所值,原本一堂課學費收800,下次來試試看能不能收1000!我在外商公司服務時,擔任過台科大的企業講師,也當過台大臨藥所企業實習生的導師。我非常清楚企業界在考慮「產學合作」的時候,是如何精算時間成本,還有學生與企業各自獲得的效益。台灣的大學學費比起國外由於非常低廉,因此不像國外會有多修一點課,才值回票價的感覺。但畢業離開學校後,是否值回票價的成本效益精算,覺對會成為你在工作之餘上一堂課,或是講授一門課的重要考量。
感謝選了「網路心理學」這門第一次開課的同學們。身為老師,我在這堂課裡,學到的和同學一樣多。很珍惜一起成長的這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