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

憂鬱症的診斷性會談技巧



診斷性會談最重要的三項主要診斷是:思覺失調症狀(Psychosis)、躁症(Mania)、憂鬱症(Depression),這也是一般醫護人員或初學者必須認識的重要基礎。
憂鬱症是很常見的臨床問題,雖然目前有許多的自評量表、疾病衛教資訊,但卻很少給專業人士的診斷性會談技巧指引。

這套介紹精準、高效率的會談問句,適合基層醫師、醫學生、護理師、心理健康專業同仁參考;也適合一般大眾認識憂鬱症,使憂鬱症不再是「形容詞」而是定義嚴謹的「專有名詞」。





✅ 憂鬱症最好用的篩檢問句是:「哪一段時間,是人生最低潮的時候?」

❌ 建議不要死板地按照定義詢問。不妨試著問自己「有沒有持續兩個禮拜心情都很不好?」這樣似乎很難回想,也得不到明確答案,所以不是好的問法。

憂鬱症的核心症狀,是「憂鬱」與「失去興趣」2種情緒。此外還有7項附加症狀:可歸類成「認知」與「驅力」(drive,意)症狀。



憂鬱症的核心症狀,是「憂鬱」與「失去興趣」兩種情緒。「憂鬱情緒」是負面情緒增加;而「失去興趣」是正面情緒減少。這樣不好的情緒人人都會有,所以問診時務必要確認其異於常人之處,例如:

1. 憂鬱(depression)

「這兩個星期,幾乎每天從早到晚心情都很不好?」;「而且心情不好到跟原來的你不太一樣?」

2. 因應(coping)

問憂鬱症狀時,切記給予適度的情緒回應,不要急著把所有症狀問完。這些回應,最好能夠也帶出患者的因應模式,如:

「你平常這些心事都會跟誰說?」、「你都用什麼方式抒壓?」

藉此再聯結到「失去興趣」

3. 失去興趣 (anhedonia)

「這段時間還是可以很開心地【去旅行】嗎?」、「現在看【豬哥亮的歌廳秀】還笑得出來嗎?」


三組認知症狀的問診技巧,從最嚴重的「自殺意念」問回最輕的「難以專注」

1. 自殺評估的細節參照我們先前製作的「自我傷害如何評估?」
https://goo.gl/aLnGDB

2. 「無價值感」等悲觀的思考是診斷內、外科住院病人憂鬱的重要準則。因為內外科的病人也常常會符合「食慾、胃口變差、體重減輕」、「容易疲倦」、「無法專注」等憂鬱症診斷準則。因此必須以(1)悲觀(pessimism)、(2) 無價值感、(3)想死的念頭、以及(4)無法感受到愉悅(anhedonia)四項準則,診斷內外科住院病人的憂鬱症。(Psychosomatics 2010; 51:302–311)。

3. 「專注力降低/猶豫不決」是比較輕的認知症狀,也是一般人都有的經驗。因此務必與「功能」連結,不僅強化此症狀「異常」的效度,也順帶評估「功能減損」的程度。


四項驅力症狀,是臨床上最容易詢問的,可以分為兩組記憶:

1. 食慾、睡眠

✅「心情不好到什麼程度?食慾胃口和睡眠有正常嗎?」
❌ 不要問「會不會胃口、睡眠不好?」,因為憂鬱非典型症狀有可能會嗜睡或用暴食抒壓

2. 疲倦、精神運動遲緩
主觀:「整個人像電池沒電一樣?很容易疲勞?」
客觀:「身邊的人也這樣覺得嗎?」


除了聚焦在以上符合症狀之外,也必須牢記症狀持續時間(病程)達到2週以上、症狀造成社交、職業或其他領域顯著的功能減損。這是診斷性會談中:病程(Course)、症狀(Symptoms)、功能(Function)三者要同時並重的「CSF三腳架」。


「憂鬱症診斷性會談」更深入的內容,請參考《會談地圖》第一章第三節「鑑別診斷」(P.34~38),以及第三章「憂鬱症」(P.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