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想告訴當年沒被錄取的自己




我們研究室的博士後研究員,在這週正式加入了我們的團隊。招募博後面試的經驗,其實有更多體會想對沒錄取朋友說,也想告訴當年那每一次沒被錄取的自己: 

1. 沒被錄取的原因,只是短期內的專長不夠契合,與能力幾乎無關。


加入我們的團隊的,是電機資訊背景的博士。另外我也面試數理統計,還有神經科學的博士。幾經反覆琢磨後,我對三位候選博士還是很難決定,也「超前部署」的為其中一位外籍博士詢問台灣的工作簽證、疫情影響的各種疑難雜症。但最後我認為最重要的考量,還是我未來短期發展的方向,需要電機資訊的專才。就像停電後冷氣、電燈、冰箱都壞了,我因為熱到受不了,所以決定先修冷氣,但這不代表電燈、冰箱不重要。 



2. 沒被錄取可能失望,但檢討自己就免了。


我在進入學術圈之前,其實經歷了好幾次被拒絕的經驗。想要拿到第一份學術工作的強烈渴望,讓我在被拒絕失落幾天後,總是重新徹底檢討自己哪裡不夠好,繼續重整旗鼓。但真正該做的功課,可能是找到更契合自己的地方,而今天我想篤定的告訴那時被拒絕的自己:「被拒絕只是在這個時間點,雙方的專長不夠契合,趕快找到契合的夥伴就好,檢討自己真的就免了吧!」 


3. 為對方想想,他們需要怎樣的我?


博士學位、專科醫師證書,都是專業上極大的肯定。趕快丟掉過去人生經驗中,如何「讓自己考500分以上,才能錄取醫學系」、「專科口試時要在10分鐘內,有能力把主訴釐清」...這種讓自己「夠合格」的思維。因為這些「如何表現最好自己」的方法,對見多識廣的主管,可能不會太在意。今天如果有兩位同樣是精神科專科醫師到診所應徵:一位如數家珍這幾年發表的論文、一疊病患厚厚的感謝信,另一位則指出對這間診所拓展方向的看法,並且告訴面試者自己「認知行為治療」的專長,剛好可以讓診所心理治療的選擇更加完備。前者盡力展現自己的優勢,但終究是等待老師評分合格的學生;後者則是為對方思考經營策略,合作的夥伴關係,從面試時就早已開始。 

很珍惜自己在助研究員/助理教授的時期,能有博士後研究員一起合作共事的難得經驗。這不是什麼考生通過考官的面試的秘訣;如果真要說什麼秘訣,就是告訴自己已經夠專業了,好好找個契合自己需求與專長的環境,開始合作打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