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越講越高的鹿臺—中國史上最高建築物準確度的考證



鹿臺是中國歷史記載最早、最高的建築物。相傳商代的亡國之君紂王不惜重資建造鹿臺;當他大勢已去時,也在鹿臺上自焚結束了自己的王朝與生命。這座具有強烈政治象徵的建築,先被「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暗指為商朝面子工程的亡國原因;又被周武王「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做為德政消費一番。但這座高聳透雲霄的鹿臺到底有多高?多豪華?直到鹿臺焚毀後一千年左右的西漢,才開始有了記載。 

越講越高的鹿臺 


司馬遷(前145年-前86年)在《史記》記載了紂王自焚的鹿臺,但沒說鹿臺有多高;司馬遷死後10年左右的出生的劉向(前77年-前6年)則記載了「紂為鹿臺,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漢朝的千尺,大約是231公尺;也就是說鹿臺相當於臺北車站前新光三越(244.15公尺)的高度;完勝同個年代埃及最高(146.59公尺)的胡夫金字塔(Pyramid of Khufu)。 

過了兩百年後西晉的皇甫謐(215年-282年)則把鹿臺的高度增加了7~8倍,說鹿臺「高千仞」,保守用一尺七仞換算,1617公尺高的鹿臺,比3座臺北101大樓(508公尺)還要高了。無論當年皇甫謐的「高千仞」是誇大還是筆誤,到了北宋官方的《太平寰宇記》,還是乾隆九年《淇縣志》,將近兩千年來都繼續引用了皇甫謐「七年乃成,大三里,高千仞」的說法。反正鹿臺只是暴政負面教材的宣傳,千年來也沒有人懷疑過是不是真的曾經有這座1617公尺高的鹿臺。 

神怪小說矇中的可信數據 


越講越高的鹿臺到底有多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鹿臺遺址官方的簡介,採用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的「高四丈九尺」,因為這是最可能的數字。 

從宋朝到清朝官方都記載鹿臺「大三里,高千仞」之際,明代《封神演義》說鹿臺「高四丈九尺」。這「四丈九尺」雖然可能是小說家隨口講的一個數字,但和先前的「大三里,高千尺」、「高千仞」比起來,反而實在多了。用明代的度量衡換算,「四丈九尺」大約是15.6公尺高,用今天一層樓3~4公尺來想像,高聳透雲霄的鹿臺大約就是4層樓高的透天厝或農舍。 

我從小在苗栗苑裡的農村長大,回憶起三十年前幾乎是一層樓平房的農村鄉下風景;想像三千年前的商代蓋一座大約今天4層樓高15.6公尺的鹿臺,確實也稱得上壯觀了!只不過《封神演義》這「四丈九尺」可能是個隨口說說的數字,因為書中反覆提到「四丈九尺」的鹿臺,又配上「高聳透雲霄」、「樓閣重重」的形容詞,更顯示對數字精準度從不重視的民族性。 






用神怪小說來介紹遺址的歷史 


當今21世紀中國政府對鹿臺遺址的介紹,竟然引用的數據還是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的「高四丈九尺」。立碑者可能怕稍有知識水準的民眾,算出這「四丈九尺」的鹿臺也不過是15.6公尺,顯得太過寒酸;於是加油添醋的說還有更高的「摘星臺」,並且用「蓬壺万丈」、「千層樓閤」等語焉不詳的形容詞誇張的描述一番。姑且不追究「万丈」(應為「蓬壺方丈」之誤)的摘星臺大約是4座喜馬拉雅山的32,000公尺,「摘星樓」是神怪小說《封神演義》獨有的景觀,不像「鹿臺」是散見於各種文獻流傳有序的建築。而且《封神演義》故事中說紂王和妲己是在摘星樓上宴飲時,妲己拿出了設計圖,說要蓋更高的「鹿臺」。可見鹿臺建築比摘星樓更晚、更高;這與中國政府的鹿臺簡介完全相反。綜合以上的探究,中國政府的鹿臺簡介,不僅胡亂抄錄了神怪小說的「四丈九尺」、「摘星樓」,還採用了時間、高度完全相反的敘述;對建築工程與歷史的不嚴謹,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與註解: 

  1. 司馬遷《史記》「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鉅橋之粟」;「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 
  2. 劉向《新序.刺奢》:「紂為鹿臺,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 
  3. 宋.《太平寰宇記卷五十六》「鹿臺,在縣西二十里。《帝王世紀》云:『紂造,飾以美玉,七年乃成,大三里,高千仞。餘址宛然在城內,即紂自投火處。』」 
  4. 《帝王世紀》,西晋皇甫谧所撰,原書已軼,現存十卷為後世輯本。 
  5.  明.《封神演義》(約公元1570年) 
  6. 維基百科—中國度量衡:古代1丈=10尺;明代1尺約現代32公分,所以估計「高四丈九尺」的鹿臺是15.6公尺;如果用商代1尺約現代的16.95公分,就只有8.3公尺,大概只有現代的兩三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