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躁症的診斷性會談技巧

 

「躁鬱症」是一般社會大眾經常誤用的一個「形容詞」,而不是臨床診斷的「專有名詞」。由於社會大眾常將「躁」的字義解讀為「煩躁」,因此認為「煩躁」又「憂鬱」就是「躁鬱症」。事實上,「躁」乃是指「躁症」(mania)的狀態;「躁鬱症」患者在發病的過程中,經歷「躁症」與「鬱症」兩種極端的情緒失調,所以正式的名稱為「雙相情緒障礙症」(bipolar disorder)。


診斷「躁症發作」(manic episode)和診斷「鬱症發作」一樣,核心是情緒症狀。

躁症的核心情緒症狀是:持續一週以上高昂(elevated)、開闊(expansive)或易怒(irritable)的情緒。



躁症核心症狀中的「易怒」,相較於「高昂」與「開闊」,是較不具特異性(non-specific)的症狀,例如「易怒」也是診斷「廣泛性焦慮症」的準則之一。因此如果只有「易怒」而沒有「高昂」與「開闊」的情緒時,接下來的7 項準則,需要符合4 項以上才能診斷躁症,而非3項以上。

躁症和輕躁症(hypomania)最大的區別是:這樣的情緒障礙是否嚴重到影響社交、工作;或需要住院以預防傷害自己或別人。

每個人都有過「愉悅」(high)的經驗,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但「高昂」(elevated)指即使沒有值得高興的「喜事」,仍持續處於比平常還要興奮、高興的狀態。

「開闊」(expansive)則是如同酒後微醺、失去控制的情緒(disinhibition)。例如原本個性內向,在躁症發作時感覺「四海之內皆兄弟」,對陌生人「酒後吐真言」、甚至「我為人人,人人不必為我」。

「易怒」(irritable)的定義是:對於小刺激,卻有異常大的反應。因此問「那段時間會不會比較怕吵?」符合這個小刺激而有大反應的初期徵兆。

✅建議的標準問句是:「那段時間會不會常常有人惹你生氣?」、「讓你氣到無法控制自己?」

❌盡量避免問「會不會亂發脾氣」等帶有主觀色彩的問句。(不妨問問自己「會不會亂發脾氣」看看)如果要問,也務必如上述示範問句,強調侷限「一段時間」讓患者在陳述時有個台階下。


由於躁症患者的話多且雜又難打斷,七項診斷準則的會談分為以下三大類技巧:
1️⃣主動詢問
2️⃣見縫插針
3️⃣被動觀察
牢記三項需要主動詢問的準則,其他症狀大多可以由被動觀察或是見縫插針地探問而得到資訊。



利用兩句高效率的問句「那段時間是否特別忙而且充滿活力(或精力充沛)?」、「甚至都不用睡覺還不會覺得累?」就可以一次問到「目標導向的活動增加」(A)、「睡眠需求減少」(S)兩個重要症狀

「睡眠需求減少」是躁症發作的重要初期徵兆。定義是一天不到3小時,但務必要問是否「也不覺得累」、「不用補眠」。

再緊接著前句問「那段時間花了很多錢嗎?」
通常詢問輕率冒險(I)的症狀,問花錢是最客觀好問的,但如果患者講得比較不明確時再詢問「還是做了很多比較刺激、危險的事,像是飆車、或是在性方面比較開放?」


被動觀察的症狀中,怎麼樣才叫做「多話」?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標準。一般人的「有問有答」是一個問題,對應一組相關的回應。如果一個問題,引起患者多個回應,則可以稱為「多話」。


見縫插針的兩套心法:「打斷」與「誘導」

而打斷多話,常需要三招技巧:
1️⃣「我注意到你很健談。你的個性本來就是這樣嗎?」(區分這是人格特質或躁症發作)
2️⃣「感覺你有很多事情要告訴我,是不是腦海裡聯想到許多事情?會不會覺得很多話想說、說都說不完?」(從多話延伸到思緒飛躍)
3️⃣「看來要停止討論妳的【財務狀況】似乎很困難」;「因為今天時間有限,我想更有效率地幫忙你,接下來的問題,請告訴我有或沒有就好。」(展現為對方著想的同理心,將會談導向結構式的問題)


「躁症診斷性會談」更深入的內容,請參考《會談地圖》第一章「五種臨場狀況的錦囊妙計—患者很多話、難打斷」(P.11)、「鑑別診斷—躁症」(P.30~33),以及第三章「雙相情緒障礙症」(P.95~102)。

也可對照「憂鬱症診斷性會談」一起複習:

歡迎轉載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