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11月4日 星期六

終結易經千年的投射測驗-《翦商》導讀


文/國家衛生研究院 林煜軒醫師


從小我對《易經》就沒什麼好感。更精確的說,對易經常常被拿來談玄說妙、許多吹捧易經中年大叔的說詞,讓我很反感。

「易經中的六十四卦,是對宇宙萬物運行規律的精妙總結」、「易經所蘊含的哲理很深,我每一次讀都能有新的領悟」這是常見的開頭或是結論,接著經常是這位父執輩的中年大叔,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自己的人生經歷,再搭配幾句《易經》的佐證,然後開始對我們這些後生小輩說教。

隨著我閱讀古文的能力日益精進,這份反感也越加強烈。這不是對《易經》本身的反感,而是我越來越確信,那些易經的文字經常被過度詮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易經似乎成了華文世界數千年來的羅夏克投射測驗(Rorschach Inkblot Test),或是引發巴南效應(Barnum effect)最普遍的話題。我不喜歡易經被如此解讀甚至被過度吹捧,但易經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其實也沒有答案,只好敬而遠之。

直到讀完《翦商》還有近年的一些考古文獻,對易經我終於有了一個簡單且令人信服的解釋——文王演周易,其動機非常純粹,即是被囚禁的周文王對推翻商朝的策劃和推演,也就是「翦商」。



2023年1月14日 星期六

比武俠影片更有娛樂效果的打假影片

 

記得在讀醫學系的學生時代,每次考試前念不下書的時候,我和室友有個共同的紓壓興趣,就是會打開珍藏的武俠電影來「振奮一下」。我們最常看的影片大概就是《霍元甲》、一個打十個的《葉問》。這些拳腳功夫還真的滿能提振精神的。

每次看到精彩處,我們也會跟著搖旗吶喊「猛的!」、「師父太棒了!」 特別是《霍元甲》影片最後的經典片段:當霍元甲中毒還堅持繼續打完比賽的時候,我和室友也一起跟著電影裡的群眾吶喊「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喊爽了、「振奮」完我們就繼續唸書、背考古題。醫學系的課業繁重、考試又多,我們就用這樣的紓壓方式,度過了大大小小的難關,通過醫師國考。

有次另一位室友回來看我們又在看被我們重播幾百遍葉問一個打十個的片段時,他忍不住搖搖頭說「這些電影要到什麼時候,才不會再需要靠打外國人來提高自己的民族自信心?」

當時聽到這句感嘆的時候,是覺得有幾分道理,但說實在的我也不在乎電影裡的主角打得是自己的同胞還是外國人,因為我純粹就是喜歡看武打場面來紓壓。如果真的要說喜歡看電影主角打外國人的場景,是也是因為武俠電影裡那些外國大力士通常都會被刻劃得特別滑稽,像霍元甲打敗俄國大力士奧皮因的那個場景:開場像是清末民初的洋派馬戲團,有段滑稽好笑的小喇叭樂隊開場,接著帶著高帽子洋派裝扮的中國裁判、外國大力士、霍元甲依序出場,還用不著比舞,光是這個場面就夠有娛樂效果了。